重要信息
民办院校招生拜访学生和家长的方法技巧
时间:2019年07月25日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点击: 加入收藏 】【 字体:

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,不为拜访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成功。拜访的八个步骤:

一、拜访前的准备

A\计划准备(计划目的、计划任务、计划路线、计划开场白)

B\内部准备(信心、知识、拒绝、微笑、情绪)

C\外部准备(仪表、资料、工具、时间)

二、登门拜访

哲人们曾总结过这样一句话:你创造第一印象的机会永远只有一次,接触学生和家长最初几分钟给人的印象,会给全面的招生工作奠定基础。

A\敲门B\问候C\态度D\注意  

三、赞美与观察

“没有不接受拜访的学生和家长,只有学生和家长不接受的拜访人,学生和家长都是有需求的,只是选择哪一所学校或哪一类专业而已。”赞美的主旨是真诚,大敌是虚假。

学会观察才能有的放矢。通过我们的观察可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身份、地位、爱好等,从而确信是否是目标学生和家长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四、有效提问

A\提问的目的B\寻找话题的切入点C\家访提问必胜绝招

(a尽可能以对方立场来提问。b问二选一的问题。c先提问对方已知再引导性提问对方未知。d也可提问点对方根本不懂的知识。)

五、倾听

上帝赋予我们一张嘴巴,两只眼睛和两只耳朵就是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要少说话、多听、多看。会说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会听,要在仔细聆听之后,挖掘家长的信息,抓住症结所在。

六、处理异议

家长的异议既是促成的障碍也是促成的信号。

A\正确认识家长提出的异议B\异议的种类及对策(a误解b拖延c对价格有异议d怀疑)C\克服异议{a克服心理上的异议b化异议为动力c先肯定再否定(是这样的,但是……)d转换话题e逐一击破f同一立场}

七、达成共识

说服成功同意学生入学是招生的最终目的。促成就是招生人员帮助和鼓励学生和家长做出入学决定,并协助其完成入学手续的行为及过程。(让学生和家长表示“要入学”)

1、抓住促成时机

A\学生和家长举止的变化B\学生和家长主动提出问题

通过以上这些表现可以说明学生或家长对学校已有了兴趣,甚至产生入学的欲望,所以要把握这个促成的信号,不失时机的促成学生入学。

抓住时机,是做好促成的前提。但促成方法得当,才是致胜的关键。

2、促成方法

(1)不确定促成法(就是招生人员故意说出一些没有把握的情况,让学生和家长担心,并最终下定入学决心。)

(2)典型故事促成法(通过故事来感动家长做出决定。)

(3)二选一促成法(提供两种可以选择的答案给学生和家长选择,但无论哪种选择结果都是同意报名了。)

(4)危机促成法(通过讲述一个与学生或家长密切相关的事情,并阐明事情的发生对学生和家长及同类人造成的不良影响,从而让学生和家长产生危机感,并最终下定决心报名。)

(5)以退为进(谈判时先对其要求做一小步退让,同时将其他条件作一相应的调整。)

(6)替对方拿主意(针对某些犹豫不决的学生和家长,招生人员应该立即找出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最关注的地方,然后自作主张为学生和家长推荐一种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专业。)

(7)最后期限(明确告诉学生和家长优惠期限还有多久,在优惠期内学生和家长能够享受的利益是什么;同时提醒学生和家长,优惠期结束后,学生和家长如果再报名的话将会受到怎样的损失。)

(8)手续简单(直接告诉学生和家长入学的程序非常简单,然后让学生和家长尽快做决定。)

(9)展望未来(先假设学生已经签订入学协议,接着展望学生的发展。)

(10)“最后一个问题”(认真倾听学生在决定入学前的所有疑问,最后用一个问题结尾,并直接进行促成。)

(11)强化信心(通过向学生例举就业案例、相同情况同学案例、权威证明资料,进而强化学生入学的信心。)

(12)试探(在学生的报名信号不明朗时,我们可以采用试探的办法。了解学生家长关注点,以便正确处理。而且要步步为营,不断追问才会更有效果。)

(13)欲擒故纵

3、促成时的注意事项

A最好坐在咨询学生的右侧,并尽可能在同一边,以免因面对面而产生距离感。B事先准备好报名表、收据等入学登记资料,避免失去促成时机。C在促成报名过程中,学生是演员,招生人员是导演,要让学生和家长有较强参与感。D注意仪表,谈吐举止大方。报名前后要保持一致。E我们的促成要以建议的形式提出,千万不要使用命令的口吻,这样通常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拒绝你。F见好就收。家长一旦同意入学,招生人员应保持相对沉默或转移话题,以免言多必失。

促成入学的方法有很多种,主要是在于我们自己的熟练运用,而运用好则需要不断的观察、分析和总结,尽可能的准确把握学生或家长的入学心理与入学需求,这是招生取胜的根本,所以只要我们把握好细节、找准时间、方法得当就会在招生市场中取得胜利。

八、致谢告辞

每个招生人员都要怀有感恩之心。事情说清楚了,观察当时情况,适时告辞。

 


(作者:佚名编辑:admin)
最新消息
重要信息
重点关注